家和万事兴,这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总结和践行,良好的家风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。为帮助全市广大妇女儿童家庭构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,对生活中遇到的亲子关系、家庭关系、心理方面的问题予以指导和帮助,市妇联联合河南教育广播共同推出全市家庭教育暨心灵关爱访谈《“爱”顾家》节目。
每周三上午9点,河南教育广播《教育大家谈》栏目将以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访谈直播,市妇联将每期选派一名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,向广大妇女儿童及家庭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,为市民群众提供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和帮扶支持,传授疏导不良情绪、缓解压力的心理援建技巧和方法,助力社会和谐稳定。
今天请收听第36期——
花样年纪花样陪伴
访谈嘉宾:余靖
郑州市妇联“安心彩虹”心理疏导讲师团讲师
高级心理咨询师
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
从事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6年
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,青春期是一个个体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,为10-20岁,初高中的孩子正好处于这个阶段。青春期是一个过度时期,是一个发展时期,是一个变化时期,是一个反抗时期也是一个负重时期。在这个阶段逆反是成长的必经过程,今天我们将给家长朋友从以下四个角度聊聊的青春期的花样陪伴。
一、情绪的垃圾桶
孩子需要从父母哪里获得容器般的安全感,无论自己的冲动和破坏性有多严重,父母能依然能够完整无损的站在那里。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垃圾桶,要接得住孩子的情绪垃圾,要给足孩子所需要的信任感和安全感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他们渴望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,自己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增多,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,这就使他们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,越来越复杂了。而这时,荷尔蒙的旺盛,他们的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,调节能力还比较差。因此,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,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。同时,身体的快速发育也使青春期的孩子经常处于好奇与不安之中。而且他们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,常常喜怒无常,因而显得情绪忽好忽坏。这并不是孩子故意的,也不是孩子有“病”或者“犯神经”。我咨询的青春期孩子们也很苦恼,为什么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忍不住对周围的人的发脾气。
父母良好的情绪管理模式,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示范。孩子不断挑战中,不但能够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安全的出口,同时也在向学习父母情绪的处理方式。
二、一米的朋友
孩子到了青春期后,由于身心迅速发育,心理上的“脱胎换骨”开始了,自我意识开始清晰,独立意识逐渐增强。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,竭力想摆脱父母的管教,不愿意被当作小孩,渴望有独立的人格,渴望得到父母的接纳、理解和尊重。希望能获得某些权利,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。可是另一方面,又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,自我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差,还不能完全脱离父母,所以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焦虑。他们将自己的心理世界封闭起来,不愿意向外界袒露,尤其是不愿意向家长袒露,他们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,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,可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,所以生理上的迅猛发展和心理上不成熟让他们产生了强大的矛盾,这个过程也是人第二次成长的最好机会,所以父母要做到有距离的陪伴。我们经常会说一米的安全距离,今天就用这个词来形容父母和孩子的距离。
青春期孩子的陪伴和童年期陪伴有很大的区别,父母的角色从玩伴转向教练,给孩子做示范,让孩子自己经历体验,允许她们犯错,尊重孩子的私密空间,和孩子平等相处,在心里和物理上都要给孩子留有空间。不要一味地用家长的威严去强压孩子。
三、稳稳的靠山
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生理、心理、智力上的三重压力和挑战,孩子开始在社会功能中找寻自己的位置,他们渴望得到认同,而学业上的压力和挫折也会影响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。这个时候,和周围人的对比,比如学习成绩,家庭条件,外形胖瘦高矮等,对孩子的冲击很大,在心里就会形成一个两极分化的心态。。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稳稳的靠山,保护好孩子自尊。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知。不要因为孩子一些行为就给他扣上没有礼貌没有教养的帽子,认为他思想道德有问题。
青春期的孩子,是自我认同和尊严感形成的关键期。对他们来说,保留体面和尊重,是最重要的事。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,如果父母的言行让他的自尊荡然无存,并把问题扩大化,孩子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。
四、孩子的启明灯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并且是终身制的,做一个心态乐观的父母,给孩子带去正能量,孩子一生都会受益。父母乐观、积极,就像阳光照耀着孩子的整个世界,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。他们感到愉悦、放松,内心充盈,能够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发展自我,做孩子成长路上温暖的启明灯,照亮孩子未来的人生路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青春期是孩子留给家长的最后调整的机会。衷心祝愿所有父母,都能抓住机会——用爱和尊重陪伴他平稳度过人生中的重要时期,做孩子最坚实后盾,和温暖的启明灯,一起走向更加勇敢、坚定的明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