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页 > 妇女动态 > 正文
“爱”顾家!2022郑州市家庭教育暨心灵关爱直播访谈38
时间:2023 -1 -3 来源:市妇联家教中心 点击次数:0次

家和万事兴,这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总结和践行,良好的家风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。为帮助全市广大妇女儿童家庭构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,对生活中遇到的亲子关系、家庭关系、心理方面的问题予以指导和帮助,市妇联联合河南教育广播共同推出全市家庭教育暨心灵关爱访谈《“爱”顾家》节目。

每周三上午9点,河南教育广播《教育大家谈》栏目将以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访谈直播,市妇联将每期选派一名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,向广大妇女儿童及家庭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,为市民群众提供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和帮扶支持,传授疏导不良情绪、缓解压力的心理援建技巧和方法,助力社会和谐稳定。


今天请收听第三十八期——

疫情下,小学生的硬核生长



访谈嘉宾:刘李丽

郑州市妇联心理咨询讲师团志愿者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

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12年


今年入学的新生,随着十一后疫情的蔓延,开学一个月就开启了本学期的网课模式。孩子从幼儿园的儿童转化为一名小学生,是孩子开始走出家庭、探索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,家长和孩子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。当孩子意识到“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”的时候,行为也会自觉地发生一些变化,那怎么让孩子平稳地从家庭生活过渡到学校生活,尽快适应学校的环境呢?

第一,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,父母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,感情上保持亲近,生活上减少照顾。比如按时起床,按时吃饭,整理书包,这些都是孩子的事情,父母不要包办代替,要让孩子慢慢习惯自己去管理。

给孩子一个抱持的环境,就是肯定加支持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,从生活中、玩耍中学到的知识,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,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,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。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,不论成绩如何,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,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。

第二,保护好孩子浓厚的求知欲望,或者说学习兴趣,培养他的学习能力。在小学阶段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考第一,重要的是不要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,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有了浓厚的兴趣,就会激发无限的潜能。更不要忘了预习、复习和注意力训练的重要性。

第三,及时的家校沟通。尤其现在在家上网课,老师要更多的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,家长作为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就尤为重要。

第四,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。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,7岁之前是右脑智力发育的阶段,7-11岁是左脑智力发育阶段。但这只是一个普遍的规律,并不是说孩子到了7岁就一定是左脑发育开始,有的孩子可能发育晚一点儿,学习会有点吃力,这时父母如果着急批评指责孩子,甚至打骂孩子,就会让孩子处于一种糟糕的情绪之中,以后每当学习的时候,他就会联想起糟糕的情绪,从而厌恶学习。

要让孩子明白,学习是自己的事情,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。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好感觉。如果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的时候,父母能积极理性地鼓励孩子,孩子就会产生愿意学好的心态。

最后,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,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,关系到学生在做人、求知的过程中,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,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。在生活中父母以身作则,比如父母保持安静的环境,关掉电视并且小声说话,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很重要,他的行为是被父母肯定的,就会激发他进一步探究或者学好的兴趣。